5月10日央行发布了《2020年*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显示,
3月份企业货代利率为4.80%,较2019年底下降0.3个百分点。
*季度人民银行通过降准、再贷款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,
新增人民币贷款7.1亿元,每1元的流动性投放可支持3.5元的贷款增长。
这份报告梳理了2020年*季度我国货币信贷概况、货币政策操作、
金融市场运行和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情况,
并展望了中国宏观经济和介绍了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思路。
简单说:回顾、总结、展望、执行。
每个季度的政策报告,都是例行且重要的风向标,市场各方对报告一直高度关注,
其中每个字、每个词、每句话的变动,增减都耐人寻味。
作为每个季度的重头戏,这份报告由央行的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发布,
由5大部分组成,正文穿插了4个专栏介绍背景,还有13个图表。
可以这么说:读懂了货币政策报告,就能读懂下一阶段经济、货币、楼市、股市的密码。
01 形势严峻
今年的宏观形势,大衰退已成定局!
报告的第四部分《宏观经济分析》,开篇*句话就是“今年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”。
这是非常罕见的表态。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连续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,
189个成员国中有170多个国家人均收入将出现负增长。
美国在截至5月2日的七周内,已有超过3300万人首次申请失业救济,4月失业率已升高至14.7%。
欧洲、日本在疫情爆发前就处在悬崖边缘,现在更是自身难保。
IMF将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调为-1.0%,较2019年3.7%的增速低4.7个百分点。
WTO预测,今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%至32%,超过2008年。
全世界面临集体失速,没有国家能幸免。
国内,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.8%,CPI同比上涨4.9%。
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.7%,制造业投资下降25.2%,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.7%。
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984亿元,同比下降14.3%,
其中增值税、消费税分别下降23%和16%。
税收下降的同时,卖地收入也在降,一季度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7.9%。
2019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是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,
其中提到:“经济受到一定影响,但持续时间和规模都有限”。
本次报告的措辞,变成了以下的描述:
“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,国内经济面临挑战增多”。
“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,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”。
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,必须充分估计困难、风险和不确定性”。
措辞的变化,背后是央行对于今年严峻形势判断的变化。
02 货币宽松会继续
什么叫“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”?
说白了,政策要跟经济反着来。
全社会的投资、消费、信贷搞的风风火火,这个时候货币政策要收紧,
加息、收紧贷款、提高政策利率,给经济降温。
当制造业、基建、房地产、消费、公共预算、外贸都处于下行状态时,
货币政策要果断放松,降息、降准、降银行负债成本,提振投资和消费意愿。
这就叫“逆周期调节”。
国海宏观樊磊指出:本次透露出货币政策3个变化。
1,《报告》删去了“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”的说法。
2,2019年4季度报告中提及“M2和社融增速要跟经济发展相匹配”,
现在变成了“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”。
3,《报告》首次提出“更加重视经济增长、就业等目标,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。”
简而言之:没有了“科学稳健”的约束,
M2增速要比过去更高,首次提及“稳就业”、“保就业”。
就业形势,到底有多重要?
统计局数据显示,一季度国内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同比下降30.6%,
意味着与去年同期相比,目前约有5400万农民工仍滞留在家。
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.9万名,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。
今年大学毕业生874万,去掉考研和专升本的人数,
700万毕业生需要工作,中专、职业院校有500万需要工作。
形势比人强,为了确保今年的就业,必须要把钱借到企业手里。
也就是说,2020年接下来的时间里,央行货币宽松的步伐依然不会停,力度还会更大。
今天发布的M2数据也显示了央行的决心。
5月11日,央.行网站发布了《2020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》。
广义货币(M2)余额209.35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1%,
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.6个百分点。
社融增量为3.09万亿,预期2.65万亿,比去年同期多1.4万亿。
在这里普及一个知识:M2是流通中现金+存款,代表的是4月末全社会的货币总量供给。
而社会融资则是投向企业的货币,代表了货币的需求,钱印出来之后能不能去到实体经济,
社融是很关键的指标,虽然在2018年9月,央行把地方债也算到了社融统计的口径中,
但这个指标的重要性依然没有褪色。
现在,我们看到M2(货币总供给)+社融(货币需求)双双大涨。
这也太快了!
昨天报告里“M2和社融增速要略高”的话音刚落,今天4月份的数据就大幅超预期。
看得出来:只要经济的病没有好,药就不会停!
03 没有提及“大水漫灌”
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表述:
本次货政报告,全文未提及“货币供给总闸门”和“不搞大水漫灌”。
这是2018年以来,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1次没有提及“不搞大水漫灌”。
时隔2年,不再做此表述,这是1个非常典型的信号。
一口吐沫一个钉,言出必行,这就是市场研读货币政策报告的意义。
既然在2018-2019年四季度说了不搞大水漫灌,货币宽松就不会太过分,
我们看到降息的幅度、次数都没有今年这么频繁。
既然本次报告把“闸门、大水”这些词汇给删了,那就意味着降息、降准还会继续。
一方面,MLF、LPR会继续下降。
报告显示: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准、再贷款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,
新增人民币贷款7.1万亿元,每1元的流动性投放可支持3.5元的贷款增长,是1:3.5的倍数放大效应。
注意:央行发的每一块钱,可以变成3.5元的贷款增长。
对比美联储,1美元的流动性投放,仅对应0.3美元的贷款增长。
对比欧洲央行,1欧元的流动性投放,仅支持0.4欧元的贷款增长,是2.5:1的缩减效应。
这就是我们对比美国和欧洲的优势。
既然是优势,就要在保就业、逆周期调节的“节骨眼”上,
继续加大降息、降准的力度,往市场里投入更多的钱,想方设法让企业活下去。
国盛宏观熊园分析称,预计5月将看到MLF和LPR降息,后续MLF降息空间在30BP以上;二季度可能再降准100BP左右。
另一方面,存款基准利率依然是“底线”,轻易不会动。
值得注意的是:本次货政报告没有提及降低存款基准利率。
但是,在专栏3里,央行用大篇幅的文字,来分析存款利率调整的路径。
LPR的贷款利率降了,银行想维持息差,就必须要把存款利率降下来,
基于“资产倒逼负债利率定价机制”,央行认为未来存款利率肯定会降下来。
注意这一段拗口的文字:
1,央行根本没提“基准”这两个字,说明存款基准利率暂时还没有考虑。
2,不动基准,那就只能继续用降贷款利率的方式,倒逼银行去降存款利率。
这是个简单粗暴的逻辑:银行又不是慈善家,既然贷款利率不得不降,想维持利润,就得降存款利率。
可以肯定,以后高息揽储的银行必然会越来越少,所谓保本保息的高收益理财,将会不复存在。
04 楼市如何定位?
当然,没几个人真正关心货币政策的变化,大家*关心的还是楼市。
这次*的变化,是删除了“因城施策”!
报告中提到: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
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,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、一致性、稳定性”。
对比2019年四季度的货政报告: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
按照“因城施策”的基本原则,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,
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。
潜台词很明显:地方的松绑权限,正在被收回。
*近两个月不少城市反复撤回涉房政策,
驻马店、广州、宝鸡、济南、海宁、青岛、赤峰、荆州全部冲关失败,就是典型表现。
这下,真的变成全国一盘棋了。
这就形成了很奇异的组合:更高的货币增速+更严的楼市调控!
降息降准的步伐、货币宽松的力度会继续加大,市场里的钱会变得越来越多。
而放松限购限售、降*、放宽房贷门槛,又变得可望而不可即。
央行好比一个牧羊人,羊群就是流通中的货币,银行里的存款。
而“政策利率”、“准备金率”、“对房地产的约束”,就是赶羊的鞭子。
现在,央行正在挥舞着鞭子,想方设法让羊群(货币)流入到实体经济中。
哪怕未来羊群变得再多,银行手里的钱再充裕,也跟房地产没关系,
这才是本次央行货政报告的政策意图。
只要牧羊人依然拿着鞭子,房地产就不可能松。
05 央行真的不容易
世界衰退难以避免,钱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,央行要努力延缓存款贬值速度,尽量不动基准利率。
全球经济失速,就业压力空前,小微企业嗷嗷待哺,央行要开动印钞机,努力把钱送到实体经济。
与此同时,还不能让房地产热起来,直接逆势收紧调控。
这3个目标太难了,央行却必须全部做到。
今天看到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·班纳吉的访谈,
他说了以下这一段话,可以作为本次央行报告的完美注脚:
“我们需要一种更人道的经济学:一种认识到我们的*终目标不是GDP或经济增长,
而是人类福祉的经济学;一种认识到人类并不会像机器人一般行事的经济学”。
我甚至有点理解,为什么以前有一种说法:
各个部门里,央行的难处*、被寄予的厚望*、“背锅”也*多。
在保就业、房住不炒面前,宁可舍弃GDP增速、摩天大楼、虚幻的增长。
这次,我想为央行鼓掌。
- 因城施策
- 央行报告
- 楼市一盘棋
- 阜阳楼市